新聞背景: 櫻花水晶眼影、橙子香蜜口紅、閃亮公主粉指甲油……近年來,兒童化妝品種類不斷增多,市場規(guī)模迅速擴大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目前至少有5000萬兒童在使用化妝品,已支撐起一個規(guī)模達100億元的市場。 警惕各種營銷“噱頭” 玩具和化妝品有不同的生產標準,在有害成分、皮膚的刺激性、是否可致過敏等方面,玩具的標準要低得多。但有一類玩具,是用于給玩偶娃娃裝扮的,對于玩偶而言,它屬于合格產品,但它未必是孩子可以使用的化妝品。 有些企業(yè)在生產化妝品時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產“食品”的原料,于是在對該化妝品進行宣傳時借機稱其為“食品級”化妝品,暗示家長買這樣的化妝品更安全。事實上,化妝品和食品是兩種不同類別的產品,根本不存在所謂的“食品級”化妝品。 要合規(guī)使用“小金盾” “小金盾”作為兒童化妝品與消毒品、玩具等其他易混淆產品的區(qū)別性標志,能夠減少信息不對稱,幫助消費者分清不同類別的產品。依據(jù)國家藥監(jiān)局《兒童化妝品監(jiān)督管理規(guī)定》,自2022年5月1日起,申請注冊或進行備案的兒童化妝品,必須標注“小金盾”。 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“小金盾”標志發(fā)布時間不長,不少消費者對該標志并不了解,因而一些商家在推銷產品時,故意將“小金盾”標志與獲得國家審批、質量認證等宣傳用語掛鉤,有意混淆“小金盾”標志的含義。 要進一步加強監(jiān)管力度 日益增長的兒童舞臺化妝需求帶動著兒童化妝品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市場潛力巨大。面對兒童化妝這一“新問題”,一味強調“禁止”并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。有關部門應著眼于產品本身的安全性,始終將其納入“監(jiān)管范疇”,以保護孩子們臉上天真爛漫的笑容。 當然,未成年人不應把過多時間浪費在打扮、愛美上。對此,家長、學校要盡好責任,引導孩子樹立健康的審美觀,防范兒童“成人化”傾向,讓兒童化妝品的需求與供給都能回歸安全與正常。 V視角: @一江春水:不要讓兒童隨意使用成人化妝品。 @起舍名字好:兒童化妝品,要“顏值”更要安全。 @奇毅果本果:引導孩子多保持自然美才是正途。 @一棵有趣的小草:防范無良商家“打擦邊球”,欺騙消費者。 @烏魚飯的奶酪:兒童的皮膚屏障功能尚不成熟,對外來物質的刺激更加敏感,更容易受到損害。 中國經濟網(wǎng)編后語: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,兒童產品無論入口還是入膚,其質量和安全都關系重大。對兒童化妝品,必須要劃出“紅線”,給生產經營者戴好“緊箍咒”,加強事中事后監(jiān)管,才能規(guī)范市場發(fā)展。奉勸一些家長,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,熱衷給孩子“描眉畫眼”的行為還是少點為好。